济南IT培训 > 达内新闻
人民日报:大数据时代,隐私不能粗放管理
- 发布:互联网
- 来源:互联网
- 时间:2017-04-11 15:53
在大数据时代,保护个人隐私既不能靠简单授权来约束,也不能停留在事后惩罚、追责的粗放思维中,而要在全社会范围实现对个人信息的精细化管理.
(网络配图)
最近,有快递公司推出"隐私面单"服务,上面几乎不涉及客户信息,快递员用APP扫码就能联系收件人,方便安全.在网购成为家常便饭的今天,在数据发掘无孔不入的当下,这种保护个人隐私的努力,对每个社会成员都必不可少.
快递途中的信息泄露,只是冰山一角.更多的个人隐私存储在网站服务器、企业数据库中,容易泄露却缺少保护罩.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:一打开叫车软件,目的地里赫然有家庭住址;使用搜索引擎,能自动补全脑中想打的字;甚至浏览网页时,弹窗也总是推荐在别处看过的商品……在大数据的算法面前,人的生活轨迹变得没有秘密可言.作为工具的电脑、手机,反过来像是盯着我们的眼睛,让不少人有种说不出的不自在.
生活全面数字化的今天,个人隐私的形态和观念已经发生重大改变.如果说传统意义上,保险柜、房屋构成的物理空间就能守护我们的秘密,那么现代意义上的隐私,却可以转化为数据,借助一根网线、一个路由器传遍各个角落.问题在于,隐私是从个人生活过渡到社会生活的缓冲地带、安全阀门,一旦失去保护,不仅会扰乱日常生活,甚至可能让社会治理顾此失彼.经常接到的各类推销电话,对方甚至连你的喜好和近况都了如指掌,让人不堪其扰更不寒而栗.一些电信诈骗案,甚至酿成社会悲剧.
然而,为了生活便利让渡出一部分个人信息,可能是信息社会必然出现的发展形态.无论是分享经济,还是云计算,方便你我生活的经济形态和先进技术,恰恰建立在信息和数据的广泛共享之上.换句话讲,也只有将我们的生活细节数字化、虚拟化,更多优质的服务和体验才能实现.比如,出行信息能够为城市交通的合理规划提供依据,对手机应用的评价能够帮助开发者提升用户体验,甚至我们发布的周边信息、分享的位置,还能成为公安部门追查犯罪活动的线索.可以想象,当物联网时代到来,我们将不得不让渡出更多的周边信息,以享受更高效便捷的生活.
就发展趋势看,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将成为玻璃房间中的摆件,需要我们以更合理的策略,来保护个人的隐私尊严和生活场景的舒适度.首要的就是,不能以"授权"使用的方式让隐私保护变成一句空话.尽管心知每一次搜索、每一次用户注册、每一次账号关联,都有可能让自己的生活陷入他人窥探之下,但大多数人除了随着人流一起登上信息化列车,没有更好的选择.
从这个角度讲,保护个人隐私既不能靠简单授权来约束,也不能停留在事后惩罚、追责的粗放思维中,而要在全社会范围实现对个人信息的精细化管理.这一方面需要法律为个人信息的使用设定底线、细化规则.最新通过的民法总则首次写入了个人信息保护条款,在实践中还要通过"负面清单"等制度,一步步构建起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框架.另一方面,掌握海量用户数据的政府机构、企业和社会团体,也应该用好新的技术手段,减少个人信息的不必要曝光,同时建立可追溯的信息保护责任链条,防止信息泄露却无从查起.
我们身处的大数据时代,就生活便捷而言是最好的时代,从隐私保护角度看可能是最坏的时代.无论如何,虚拟化、数字化、信息化已经在重塑日常生活的形态,我们只能不断升级"杀毒软件",扞卫自己的生活.只要保持清醒,坚持扬长避短,相信我们能在信息玻璃屋上建立起属于这个时代的生活安全感.
更多济南IT培训相关资讯,请扫描下方二维码

最新开班时间
- 北京
- 上海
- 广州
- 深圳
- 南京
- 成都
- 武汉
- 西安
- 青岛
- 天津
- 杭州
- 重庆
- 哈尔滨
- 济南
- 沈阳
- 合肥
- 郑州
- 长春
- 苏州
- 长沙
- 昆明
- 太原
- 无锡
- 石家庄
- 南宁
- 佛山
- 珠海
- 宁波
- 保定
- 呼和浩特
- 洛阳
- 烟台
- 运城
- 潍坊
人民日报:大数据时代,隐私不能粗放管理
- 发布:互联网
- 来源:互联网
- 时间:2017-04-11 15:53
在大数据时代,保护个人隐私既不能靠简单授权来约束,也不能停留在事后惩罚、追责的粗放思维中,而要在全社会范围实现对个人信息的精细化管理.
(网络配图)
最近,有快递公司推出"隐私面单"服务,上面几乎不涉及客户信息,快递员用APP扫码就能联系收件人,方便安全.在网购成为家常便饭的今天,在数据发掘无孔不入的当下,这种保护个人隐私的努力,对每个社会成员都必不可少.
快递途中的信息泄露,只是冰山一角.更多的个人隐私存储在网站服务器、企业数据库中,容易泄露却缺少保护罩.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:一打开叫车软件,目的地里赫然有家庭住址;使用搜索引擎,能自动补全脑中想打的字;甚至浏览网页时,弹窗也总是推荐在别处看过的商品……在大数据的算法面前,人的生活轨迹变得没有秘密可言.作为工具的电脑、手机,反过来像是盯着我们的眼睛,让不少人有种说不出的不自在.
生活全面数字化的今天,个人隐私的形态和观念已经发生重大改变.如果说传统意义上,保险柜、房屋构成的物理空间就能守护我们的秘密,那么现代意义上的隐私,却可以转化为数据,借助一根网线、一个路由器传遍各个角落.问题在于,隐私是从个人生活过渡到社会生活的缓冲地带、安全阀门,一旦失去保护,不仅会扰乱日常生活,甚至可能让社会治理顾此失彼.经常接到的各类推销电话,对方甚至连你的喜好和近况都了如指掌,让人不堪其扰更不寒而栗.一些电信诈骗案,甚至酿成社会悲剧.
然而,为了生活便利让渡出一部分个人信息,可能是信息社会必然出现的发展形态.无论是分享经济,还是云计算,方便你我生活的经济形态和先进技术,恰恰建立在信息和数据的广泛共享之上.换句话讲,也只有将我们的生活细节数字化、虚拟化,更多优质的服务和体验才能实现.比如,出行信息能够为城市交通的合理规划提供依据,对手机应用的评价能够帮助开发者提升用户体验,甚至我们发布的周边信息、分享的位置,还能成为公安部门追查犯罪活动的线索.可以想象,当物联网时代到来,我们将不得不让渡出更多的周边信息,以享受更高效便捷的生活.
就发展趋势看,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将成为玻璃房间中的摆件,需要我们以更合理的策略,来保护个人的隐私尊严和生活场景的舒适度.首要的就是,不能以"授权"使用的方式让隐私保护变成一句空话.尽管心知每一次搜索、每一次用户注册、每一次账号关联,都有可能让自己的生活陷入他人窥探之下,但大多数人除了随着人流一起登上信息化列车,没有更好的选择.
从这个角度讲,保护个人隐私既不能靠简单授权来约束,也不能停留在事后惩罚、追责的粗放思维中,而要在全社会范围实现对个人信息的精细化管理.这一方面需要法律为个人信息的使用设定底线、细化规则.最新通过的民法总则首次写入了个人信息保护条款,在实践中还要通过"负面清单"等制度,一步步构建起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框架.另一方面,掌握海量用户数据的政府机构、企业和社会团体,也应该用好新的技术手段,减少个人信息的不必要曝光,同时建立可追溯的信息保护责任链条,防止信息泄露却无从查起.
我们身处的大数据时代,就生活便捷而言是最好的时代,从隐私保护角度看可能是最坏的时代.无论如何,虚拟化、数字化、信息化已经在重塑日常生活的形态,我们只能不断升级"杀毒软件",扞卫自己的生活.只要保持清醒,坚持扬长避短,相信我们能在信息玻璃屋上建立起属于这个时代的生活安全感.
更多济南IT培训相关资讯,请扫描下方二维码

最新开班时间
- 北京
- 上海
- 广州
- 深圳
- 南京
- 成都
- 武汉
- 西安
- 青岛
- 天津
- 杭州
- 重庆
- 厦门
- 哈尔滨
- 济南
- 福州
- 沈阳
- 合肥
- 郑州
- 长春
- 苏州
- 大连
- 长沙
- 昆明
- 温州
- 太原
- 南昌
- 无锡
- 石家庄
- 南宁
- 中山
- 兰州
- 佛山
- 珠海
- 宁波
- 贵阳
- 保定
- 呼和浩特
- 东莞
- 洛阳
- 潍坊
- 烟台
- 运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