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南IT培训 > 达内新闻
阿里巴巴公开呼吁加重刑罚治理假货:不惜成为制售假者
- 发布:互联网
- 来源:互联网
- 时间:2018-03-17 14:29
"制假售假成本太低,是当下社会假货困境的重要因素.只有让制假售假庞大链条上的每一个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刑事处罚,才是中国从世界工厂走向自主创新,引领未来发展的可行之路和必经之路."2017年2月27日,阿里巴巴集团向全社会公开呼吁完善法律法规,严格执法、加重刑罚、加大打击制假售假的执法力度.
为此,阿里巴巴"不惜成为制假售假者恼恨的人".
阿里巴巴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在当天举行的"2017年度打假工作交流会"披露了一组数据:2016年全年,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共排查出4495个销售额远大于起刑点(5万元)的制售假线索,截至目前通过公开信息能够确认已经有刑事判决结果的仅33例,比例不足1%.
通过平台治理大数据模型体系主动防控、权利人举报、消费者投诉、神秘抽检等方式,阿里巴巴筛查认定4495条线索;执法机关接收1184条;公安机关能够依据现行法规进行刑事打击的只有469例;截至目前通过公开信息能够确认已经有刑事判决结果的仅33例.
另一组数据更令人惊愕,阿里巴巴抽取33份制假售假案件的判决书,发现已判决案例涉及47人,其中判缓期执行的有37人,比例高达79%.例如东部某省一个销售假冒品牌女性内衣案件,法院认定其涉案金额达200多万,属情节特别严重,判决结果为判3缓4.
阿里巴巴建立了一支2000人的专业队伍、每年投入超过10亿元、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数据模型对制假售假进行主动防控.但企业没有执法权,只能发现问题、下架商品、向执法机关报送线索,然后等待执法和司法机关处理.由于现行法律规定中对制假售假的处罚依据相对模糊,执法机关对案件定性难、定量难,立案后进入司法程序更难."结果是刑事打击力度不足,制假售假犯罪成本极低,无法有效遏制制假售假在线下的泛滥和平台间的流窜."郑俊芳说.
阿里巴巴打假特战队总监叶智飞提到一个案例:2015年,阿里输出线索联合公安打掉一个制售假LV案,并抓捕了制假者;一年后,在和公安配合打掉又一个制假窝点时发现,这次与之前的案子居然是同一批制假者.
郑俊芳认为,根治假货亟待严格执法、加重刑罚,"否则打假就像个筛子,违法犯罪的人笑死、痛恨假货的人急死、执法办案人员累死、消费者哭死."她以酒驾入刑为例来说明对制假售假严格执法加重刑罚的必要性.酒驾入刑曾向全社会清晰传达信息:酒驾者必承担严重后果,其震慑作用正是酒驾行为得到遏制的关键.
阿里巴巴呼吁:我们希望全社会形成治理酒驾一样的共识和力度来治理假货.让假货在中国绝迹,必须全民喊打,人人尽责.
阿里巴巴表示,如果刑事处罚比例不足1%的事例一再发生,从根本上治理假货也就无从谈起.严格执法、加重刑罚,让每一个犯罪分子无法逃避应有的刑事处罚,让制假售假者不再心存侥幸,才是消费者权益得以维护的必由之路.
▲阿里巴巴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
以下是阿里巴巴集团今天发出的公开呼吁全文:
"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"
阿里巴巴集团呼吁对制假售假者加重刑罚
阿里巴巴集团认为,制假售假成本太低,是当下社会假货困境的重要因素.只有让制假售假庞大链条上的每一个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刑事处罚,才是中国从世界工厂走向自主创新,引领未来发展的可行之路和必经之路.
以阿里巴巴的数据为例:2016年全年,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门共认定和处理制假售假案件线索4495条,案值均高于目前刑法所规定的5万元起刑标准.执法机关接收线索1184条,截至目前通过公开信息能够确认已经有刑事判决结果的仅33例.制假售假受到刑事处罚的比例不足1%.
4495条案件线索,通过阿里巴巴平台治理大数据模型体系主动防控、权利人举报、消费者投诉、神秘抽检等方式筛查认定.
但由于目前法律规定中对制假售假的处罚依据相对模糊,执法机关对案件定性难、定量难,立案后进入司法程序更难.1184条线索中,公安机关能够进行刑事打击的只有469个.
不足1%的刑事处罚比例,是制假售假及侵犯知识产权行为难以从根本上遏制的关键原因.现行相关法律已难以适应打击此类犯罪迅猛发展的现实需要,造成制假售假犯罪成本极低、执法成本极高、制假售假者难以受到刑事处理.其结果就是"违法犯罪的人笑死、痛恨假货的人急死、执法办案人员累死、消费者哭死".
阿里巴巴建立了一支2000人的专业队伍、每年投入超过10亿元、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数据模型对制假售假进行主动防控.截止2016年8月底,往前推12个月,阿里巴巴共撤下3.8亿个商品页面、关闭18万间违规店铺和675家运营机构.但企业没有执法权,我们能做的是发现问题、下架商品、向监管部门报告线索、等待执法部门依法处理.
我们可以尽力将假货隔绝在平台之外,但无法阻止制假售假行为在线下的泛滥和在平台间的流窜;我们可以识别并按照平台严厉规则处理违规行为,却无力让每一个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刑事处罚.
制假售假对阿里巴巴的伤害有目共睹,对中国制造和中国商业环境的伤害更是致命的.制假售假损害的不仅仅是消费者和守法商家,更阻碍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经济的良性长远发展,并正在损害中国作为负责任的世界大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形象.
因此我们呼吁:完善相关法律法规,严格执法、加重刑罚、加大打击制假售假的执法力度.阿里巴巴集团不惜为此成为制假售假的恼恨的人.
酒驾入刑曾向全社会清晰传达信息:酒驾者必承担严重后果.其震慑作用正是酒驾行为得到遏制的关键.我们希望全社会形成治理酒驾一样的共识和力度来治理假货.让假货在中国绝迹,必须全民喊打,人人尽责.
刑法学鼻祖贝卡利亚曾有论述:"刑罚的必定性和不可避免性,才是对犯罪强有力的约束力量".如果刑事处罚比例不足1%的事例一再发生,从根本上治理假货也就无从谈起.严格执法、加重刑罚,让每一个犯罪分子无法逃避应有的刑事处罚,让制假售假者不再心存侥幸,才是消费者权益得以维护的必由之路.
更多济南达内相关资讯,请扫描下方二维码.

最新开班时间
- 北京
- 上海
- 广州
- 深圳
- 南京
- 成都
- 武汉
- 西安
- 青岛
- 天津
- 杭州
- 重庆
- 哈尔滨
- 济南
- 沈阳
- 合肥
- 郑州
- 长春
- 苏州
- 长沙
- 昆明
- 太原
- 无锡
- 石家庄
- 南宁
- 佛山
- 珠海
- 宁波
- 保定
- 呼和浩特
- 洛阳
- 烟台
- 运城
- 潍坊
阿里巴巴公开呼吁加重刑罚治理假货:不惜成为制售假者
- 发布:互联网
- 来源:互联网
- 时间:2018-03-17 14:29
"制假售假成本太低,是当下社会假货困境的重要因素.只有让制假售假庞大链条上的每一个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刑事处罚,才是中国从世界工厂走向自主创新,引领未来发展的可行之路和必经之路."2017年2月27日,阿里巴巴集团向全社会公开呼吁完善法律法规,严格执法、加重刑罚、加大打击制假售假的执法力度.
为此,阿里巴巴"不惜成为制假售假者恼恨的人".
阿里巴巴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在当天举行的"2017年度打假工作交流会"披露了一组数据:2016年全年,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共排查出4495个销售额远大于起刑点(5万元)的制售假线索,截至目前通过公开信息能够确认已经有刑事判决结果的仅33例,比例不足1%.
通过平台治理大数据模型体系主动防控、权利人举报、消费者投诉、神秘抽检等方式,阿里巴巴筛查认定4495条线索;执法机关接收1184条;公安机关能够依据现行法规进行刑事打击的只有469例;截至目前通过公开信息能够确认已经有刑事判决结果的仅33例.
另一组数据更令人惊愕,阿里巴巴抽取33份制假售假案件的判决书,发现已判决案例涉及47人,其中判缓期执行的有37人,比例高达79%.例如东部某省一个销售假冒品牌女性内衣案件,法院认定其涉案金额达200多万,属情节特别严重,判决结果为判3缓4.
阿里巴巴建立了一支2000人的专业队伍、每年投入超过10亿元、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数据模型对制假售假进行主动防控.但企业没有执法权,只能发现问题、下架商品、向执法机关报送线索,然后等待执法和司法机关处理.由于现行法律规定中对制假售假的处罚依据相对模糊,执法机关对案件定性难、定量难,立案后进入司法程序更难."结果是刑事打击力度不足,制假售假犯罪成本极低,无法有效遏制制假售假在线下的泛滥和平台间的流窜."郑俊芳说.
阿里巴巴打假特战队总监叶智飞提到一个案例:2015年,阿里输出线索联合公安打掉一个制售假LV案,并抓捕了制假者;一年后,在和公安配合打掉又一个制假窝点时发现,这次与之前的案子居然是同一批制假者.
郑俊芳认为,根治假货亟待严格执法、加重刑罚,"否则打假就像个筛子,违法犯罪的人笑死、痛恨假货的人急死、执法办案人员累死、消费者哭死."她以酒驾入刑为例来说明对制假售假严格执法加重刑罚的必要性.酒驾入刑曾向全社会清晰传达信息:酒驾者必承担严重后果,其震慑作用正是酒驾行为得到遏制的关键.
阿里巴巴呼吁:我们希望全社会形成治理酒驾一样的共识和力度来治理假货.让假货在中国绝迹,必须全民喊打,人人尽责.
阿里巴巴表示,如果刑事处罚比例不足1%的事例一再发生,从根本上治理假货也就无从谈起.严格执法、加重刑罚,让每一个犯罪分子无法逃避应有的刑事处罚,让制假售假者不再心存侥幸,才是消费者权益得以维护的必由之路.
▲阿里巴巴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
以下是阿里巴巴集团今天发出的公开呼吁全文:
"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"
阿里巴巴集团呼吁对制假售假者加重刑罚
阿里巴巴集团认为,制假售假成本太低,是当下社会假货困境的重要因素.只有让制假售假庞大链条上的每一个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刑事处罚,才是中国从世界工厂走向自主创新,引领未来发展的可行之路和必经之路.
以阿里巴巴的数据为例:2016年全年,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门共认定和处理制假售假案件线索4495条,案值均高于目前刑法所规定的5万元起刑标准.执法机关接收线索1184条,截至目前通过公开信息能够确认已经有刑事判决结果的仅33例.制假售假受到刑事处罚的比例不足1%.
4495条案件线索,通过阿里巴巴平台治理大数据模型体系主动防控、权利人举报、消费者投诉、神秘抽检等方式筛查认定.
但由于目前法律规定中对制假售假的处罚依据相对模糊,执法机关对案件定性难、定量难,立案后进入司法程序更难.1184条线索中,公安机关能够进行刑事打击的只有469个.
不足1%的刑事处罚比例,是制假售假及侵犯知识产权行为难以从根本上遏制的关键原因.现行相关法律已难以适应打击此类犯罪迅猛发展的现实需要,造成制假售假犯罪成本极低、执法成本极高、制假售假者难以受到刑事处理.其结果就是"违法犯罪的人笑死、痛恨假货的人急死、执法办案人员累死、消费者哭死".
阿里巴巴建立了一支2000人的专业队伍、每年投入超过10亿元、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数据模型对制假售假进行主动防控.截止2016年8月底,往前推12个月,阿里巴巴共撤下3.8亿个商品页面、关闭18万间违规店铺和675家运营机构.但企业没有执法权,我们能做的是发现问题、下架商品、向监管部门报告线索、等待执法部门依法处理.
我们可以尽力将假货隔绝在平台之外,但无法阻止制假售假行为在线下的泛滥和在平台间的流窜;我们可以识别并按照平台严厉规则处理违规行为,却无力让每一个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刑事处罚.
制假售假对阿里巴巴的伤害有目共睹,对中国制造和中国商业环境的伤害更是致命的.制假售假损害的不仅仅是消费者和守法商家,更阻碍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经济的良性长远发展,并正在损害中国作为负责任的世界大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形象.
因此我们呼吁:完善相关法律法规,严格执法、加重刑罚、加大打击制假售假的执法力度.阿里巴巴集团不惜为此成为制假售假的恼恨的人.
酒驾入刑曾向全社会清晰传达信息:酒驾者必承担严重后果.其震慑作用正是酒驾行为得到遏制的关键.我们希望全社会形成治理酒驾一样的共识和力度来治理假货.让假货在中国绝迹,必须全民喊打,人人尽责.
刑法学鼻祖贝卡利亚曾有论述:"刑罚的必定性和不可避免性,才是对犯罪强有力的约束力量".如果刑事处罚比例不足1%的事例一再发生,从根本上治理假货也就无从谈起.严格执法、加重刑罚,让每一个犯罪分子无法逃避应有的刑事处罚,让制假售假者不再心存侥幸,才是消费者权益得以维护的必由之路.
更多济南达内相关资讯,请扫描下方二维码.

最新开班时间
- 北京
- 上海
- 广州
- 深圳
- 南京
- 成都
- 武汉
- 西安
- 青岛
- 天津
- 杭州
- 重庆
- 厦门
- 哈尔滨
- 济南
- 福州
- 沈阳
- 合肥
- 郑州
- 长春
- 苏州
- 大连
- 长沙
- 昆明
- 温州
- 太原
- 南昌
- 无锡
- 石家庄
- 南宁
- 中山
- 兰州
- 佛山
- 珠海
- 宁波
- 贵阳
- 保定
- 呼和浩特
- 东莞
- 洛阳
- 潍坊
- 烟台
- 运城